公告版位
文章來源於網路~純粹分享

澳洲Torres特展 保留原民生活軌跡



更新日期:2011/10/07 22:16



這次在坎培拉的國家博物館推出的托瑞斯海峽原住民族特展,主要展出的是一些當地原住民族的工藝品、珠寶飾品、歷史文件,以及一些當地族人的照片,希望能夠藉此讓澳洲本地的民眾瞭解,他們在遙遠的托瑞斯海峽還有一些同胞,以及這些原住民同胞的特殊文化。

托瑞斯海峽位在澳洲最北端,是澳洲跟巴布亞新幾內亞之間的通道。這個海峽中有274個小島,其中有17個島嶼有原住民族人居住.不過近年來島上居民逐漸搬到澳洲本島定居,所以島上的生活對許多族人來說, 也已經變成遙遠的記憶,而這個展覽對還留在島上的族人來說,也有特殊的義意。

托瑞斯海峽最早是在1605年由西班牙水手托瑞斯發現並且做成文字紀錄,因此這個海峽也以托瑞斯來命名.這個海峽裡的各個島嶼,從1860年代起一直到20世紀,一直是重要的真珠養殖場。

不過到1970年代,由於塑膠工業蓬勃發展,這裡的珍珠養殖業開始一獗不振,由於人口迅速外移,使得不少島民開始擔心他們的文化將淹沒在歷史的洪流裡。

當地的族人表示,他們認為讓部落的故事和傳統可以繼續傳承下去是一個迫切要做的事,他們希望藉這次展覽讓各界注意到這個問題。

追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遺忘的戰役 排灣族「牡丹社事件」



更新日期:2011/10/07 22:16



【巴魯/Mayaw】

1871年11月6日一場颱風讓琉球名為山原號的商船擱淺到台灣八瑤灣,也就是現今滿洲鄉九棚灣,66位琉球 人進入排灣族高士佛社領域,經過頭目阿祿古的觀察,隔天命族人帶領這66人來到高士佛社,族人奉上地 瓜粥與衣物招待,原本要在11月8日這天要送這琉球人到恆春,但因語言不同對彼此產生誤解,琉球人沿著竹社溪逃亡,後來琉球人因與排灣族人在石門的竹社溪與牡丹溪口對抗54人因而喪命,其餘12人隨漢人鄧天寶、楊友旺 、楊阿才逃至車城,之後被送到福建福州的琉球館,史稱琉球事件。

基本上琉球當時屬獨立國家,日本卻派外務卿"副島種臣"向清朝政府談判,拿出被害者中有四位屬日本小田縣漁民 的證據,並追問「貴國既然已知撫卹琉球民,為何不懲辦」清朝談判代表"毛昶熙"竟回應「排灣族為我化外之民, 問罪與否,聽憑貴國辦理。」也就因為這句話成為日本向排灣族人出兵的理由。

1874年5月8日,日本陸軍中將西鄉從道於屏東縣車城鄉射寮村登陸集結。到了5月22日差派陸軍中校佐久間左馬太率領日軍150人進抵石門村5月25日開始與高士佛社及女乃社排灣族人交戰,最後日軍兵分三路牡丹棄守,支援線截斷,情勢逆轉,牡丹社頭目阿祿古父子戰敗身亡。

當時日本在1874年的7月正式終結牡丹社戰役,不過清朝政府視情況嚴重,1874年9月22日與日本簽定中日北京專約,賠款日本,日本軍隊才離開台灣,牡丹戰役成了台灣第一件國與國甚至是原住民族對抗日本的戰役,直到 2009年5月30日年琉球人與排灣族人共同在石門古戰場舉辦了一場愛與和平的和解儀式。提倡和平,排灣族後代的子孫也在古戰場設立了文史館。

追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製獵.魚槍 原籍持有者放寬標準



更新日期:2011/10/07 22:17



【阿布斯/巴浩】

內政部在10月6日通過了「槍砲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修正草案,為了要使原住民申請持有自製獵槍、魚槍之規定,以及持有獵槍外出或戶籍異動的程序更明確化,配合「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的修正,子法的管理辦法同時也重新修訂。

這次通過的「槍砲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草案,針對原住民的相關新增及修改部分,確定義原住民自製獵槍以及自製魚槍等用詞,並將自製獵槍、魚槍的結構及材質納入條文裡。

另外,強調持有人要攜帶槍枝外出,必須隨身攜帶執照,就如同開車要帶駕照的意思。而持有人如果戶籍地有所變更,應於變更的隔天起一個月內攜帶相關文件,到警察分駐機關或縣市警察局辦理異動登記。若時間逾期,則許可功能就會失效。

最後沿用「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20條第4項,於民國90年11月14日條例修正實施前,原住民單純僅犯行為,並受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者,現在還是可以申請自製獵槍、魚槍許可證。

追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慶連假陰雨 國道明晨最塞車



更新日期:2011/10/07 22:17



下午四點多還不到下班時間,高速公路上的車流量已經越來越大,連續假期前的第一波車潮,就在週五下午出現,部分路段擁塞,走走停停,下一波車流高峰將出現在週六上午。

高公局預估,三天的連假交通量,大約落在190萬到230萬輛次,收假當天,10月10日國慶日,因為彰化舉辦國慶煙火晚會的關係,預估下午兩點後附近交流道可能擁塞,呼籲民眾改走替代道路,至於天氣方面,週五開始受到東北季風影響,週六、週日北部東北部迎風面還有南部山區,都有機會降下豪雨。

降雨的狀況到了週一國慶日也會比較緩和,而氣溫方面也會緩步回升,氣象局預測,到國慶日當天,各地都有機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


追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古新發現 阿茲特克祭壇重見天日



更新日期:2011/10/07 22:17



墨西哥考古學家,在這個位在墨西哥市的戶外博物館Templo Mayor博物館工作了兩年,終於讓寬達15公尺的阿茲特克時期圓型祭壇順利出土。

考古學家認為,這個祭壇是西元1469左右的文物,這裡應該是當時阿茲特克帝國的貴族用來進行宗教儀式的地方。

而它最大的特色是在祭壇上有蛇頭型狀的雕刻,考古學家還認為, 阿茲特克帝國的歷任國王死後就是在這裡舉行儀式進行火葬。

考古學家相信在這附近應該還可以發現其他阿茲特克祭壇,因此,他們還會持續在這裡開挖直到明年的五月。

歷史學家表示, 墨西哥市中心在西元1375年左右, 曾經是一座阿茲特克神廟的所在地。這座神廟是阿茲特克人用來進行以人獻祭的地方,估計有數以萬計的人成為祭壇上的犧牲品。

追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族誌影展開幕 各國紀錄片參展



更新日期:2011/10/07 22:17



【zermezerman/Takiyu】

原住民族議題日漸被看見,許多原住民籍的導演,也都會用影像來訴說族群問題,這些紀錄的影片也都受到外界的肯定,7日就在台北市舉辦了2011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開幕活動。

影展的片中不僅有台灣原住民議題的影片,還有國外導演紀錄了外國原住民族的生活文化,而台灣就有三位原住民籍導演的作品,將呈現給大眾。

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到場參加,期盼未來能有更多新生代的原住民青年,能夠用影像的方式呈現原住民族的觀點。

台灣國際民族影展將從10月7日到11日在台北真善美戲院上,映35部的精選紀錄片,而11月20日後每個禮拜日晚間九點,在原視也將播放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中的五部影片《文化團節》、《牛糞》、《我的土地》、《一分鐘六塊錢的媽媽》,以及《收藏的平埔記憶-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

追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延增劃編保留地未核定 立委盯進度



更新日期:2011/10/07 22:17



【牯慕瓦旦/Uliu】

行政院原民會從民國96年開始辦理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的計畫,原本計畫期限在今年底就要截止,到目前為止,民眾申請補漏報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的面積多達7249公頃,其中4121公頃已經完成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作業,交由行政院原民會管理,不過這四千多公頃的土地,真正分配到原住民族人手上的只有632公頃,只佔了通過增劃編為保留地面積的15%。

今年三月份立委楊仁福就在立法院大院要求行政院長吳敦義延長辦理的期限,當時吳敦義口頭承諾可以延長,但是已經過了七個月,行政院還沒有核定。

楊仁福要求行政院會趕緊核定延長補漏報增劃編為原住民保留地的年限之外,對於民眾申請的土地還有一半的面積沒有交由行政院原民會管理,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的執行率低要求改善。

不過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則是說辦理增劃編業務的人員不足。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強調目前立法院正在審議的行政院原民會組織法,已經把土地利用以及土地管理的單位做重新配置,組織法通過後,補漏辦增劃編為原住民保留的業務可望會有更好的進展。

追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揆:酒駕肇事 修法調高刑度



更新日期:2011/10/07 22:17



女消防員賴文莉,執行勤務卻遭到酒駕人士撞傷截肢,行政院長吳敦義6號親自前往探視,賴文莉給的一封信,也隨身攜帶,對於酒駕懲處,也認同應朝修法方向,加重酒駕肇事的刑度。

吳敦義也強調,已經交代警政署跟消防署,未來在執行任務時,務必加強戒護工作,確保執勤人員安全。

另外,現今酒駕的懲處,以罰緩和吊銷駕照為主,民眾多半走民事訴訟求償,但常出現利用脫產技巧,讓受害者求償無門,因此立委也提案,要修改刑法第185條之3,酒測超標最重求刑3年,酒駕致人於死最重求刑15年。

酒駕致死,目前多以過失致死罪起訴,法定刑度2年以下,不過提案立委孫大千表示,過失致死是過失而已,但酒駕是明知有可能撞死人,還故意開車上路,因此從刑法修正下手,加重酒駕處罰的刑度,希望達到嚇阻酒駕的效果。


追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族誌影展 多部作品記錄部落文化



更新日期:2011/10/07 22:17



【zermezerman/Takiyu】

南王部落卑南族人聚集座在家屋旁,一同歡唱,這是由導演龍南‧以撒克‧凡亞斯所製作的《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紀錄片,描述著台東南王部落裡的日常生活小故事,而這部紀錄片也也以音樂劇的方式登上台北兩廳院,來表達訴求。

原住民族在生活中遇到了許多的問題,而看到怪手挖著部落居民的房子,居民難過的在一旁哭泣,這是導演馬躍‧比吼,記錄著居住在台北大漢溪旁20多年的三鶯部落阿美族人土地問題。

另外也有一位導演蔡政良,也記錄了原住民族所遭受到風災土地流失的情形,可以看到風災時滾滾大水淹沒了部分部落,讓人看了觸目驚心,導演蔡政良受原視委託,將莫拉克風災時的畫面,重現當時景象。

部落耆老念著祭祠祭拜,這是噶瑪蘭族的祭祀文化,由噶瑪蘭族的潘朝成所記錄下的噶瑪蘭與凱達格蘭歷史,並期盼藉由紀錄片讓大眾認識了解噶瑪蘭以及凱達格蘭族,台灣原住民族有許多生活文化、歷史,漸漸的以影像紀錄的方式保存以及呈現,也讓更多民眾能從視覺饗宴更深刻認識原住民族議題。

追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竹永久屋搭建 民代質疑結構粗糙



更新日期:2011/10/07 22:17



【Saljeljeng/Vuluq】

原本是要針對永久屋的建築文化語彙重現計畫,與居民進行座談。

不過,對於還沒有搭建的永久屋,即將入住的大竹村民,關心的是永久屋的規劃與結構,地方民代抓緊時機向前來部落的重建會官員提出質疑。

大竹村長表示,將原本雙併的永久屋規劃,轉為類似富山永久屋的連棟建築,會減少安遷戶的遷入的意願。

對於結構問題,重建會表示,每個參與興建永久屋的非營利組織,有房型規畫的不同,但品質都經過認可,要居民放心。

追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